数据库运维
记录DBA学习成长历程

[转载]金庸古龙温瑞安等武侠小说排行榜(前五十本)

文章来源: 卢小雅/天涯杂谈

 看到展梦白的武侠排行,觉得蛮有意思。想起以前在仗剑发过的一个排行贴子,放上来让大家砸砸~ 另外有个人的一些评价,由于发贴字数的限制,放在回贴里。此次排名参考朋友意见作了一些修正,但主要还是以个人兴趣为主。玄异小说不列入排名。排名除了考虑实际水平外,还适当考虑一下各家的配置。 

       1、金庸《天龙八部》人生万象,尽归于尘。 
  2、金庸《射雕英雄传》气势恢宠的英雄史诗。男女主人公都创了武侠世界的一种类型。 
  3、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小李神话的诞生。 
  4、金庸<<连城诀>>平凡人的悲剧,以拙胜巧的典范、苦境的诞生。 
  5、温瑞安<<温柔一刀>>对人性有更加深入的刻画。 
  6、金庸<<倚天屠龙记>>平凡的英雄。叵恻的江湖。 
  7、金庸<<笑傲江湖>>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8、温瑞安<<神州奇侠系列>>一个崭新的江湖。 
  9、金庸<<鹿鼎记>>对历史的嘲讽。 
  10、古龙<<楚留香>>迷死人的老臭虫。 
  11、古龙<<欢乐英雄>>古龙有一类小说讲英雄的境界,这是不错的一部。 
  12、古龙<<萧十一郎>>在古龙的小说中,很少有这种苦情的英雄。风四娘是最杰出的女人。 
  13、金庸<<神雕侠侣>>风陵夜话以后郭襄出场很有吸引力,但似乎有意地褒杨贬郭,感觉不太自然。所以我倒更喜欢武功不高时的杨过。 
  14、温瑞安<<杀楚>>非常接近于纯文学作品。我看过它的原型,发表在台北的纯文学刊物上。 
  15、古龙<<边城浪子>>两种类型的英雄同时登场。一个是世俗的快乐高手,一个是悲情的落拓浪子。 
  16、古龙<<绝代双骄>>古龙转型的杰作。 
  17、梁羽生<<女帝奇英传>>女英雄的爱情悲剧,在武侠中极少见。 
  18、古龙<<九月鹰飞>>上官小仙令人迷惑的爱情。我喜欢的叶开。故事精彩,结构圆熟,文笔晓畅。 
  19、古龙<<陆小凤>>与楚留香可称一时瑜亮。 
  20、古龙<<名剑风流>>古龙小说中侦探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部。 
  21、金庸<<雪山飞狐>>构思精巧。 
  22、温瑞安<<逆水寒>>落难英雄的传奇。 
  23、温瑞安<<布衣神相>>将相术引入武侠。 
  24、金庸<<飞狐外传>>金庸小说中有七上八下之说,这是夹在中间的一本。 
  25、温瑞安<<刀丛里的诗>>文字美得惊人。 
  26、温瑞安<<惊艳一枪>>四大名捕大战六合青龙。 
  27、梁羽生<<萍踪侠影录>>无法忘记白衣如雪的刘松仁。 
  28、古龙<<武林外史>>气象不凡,但稍嫌芜杂。古龙的小说一旦写开就常常收不拢。温瑞安也是如此。但古龙有自知之明,温则盲目自信。 
  29、梁羽生<<白发魔女传>>我看的第一本武侠。我还看过同名电影,刘雪华演玉姗瑚,那年我12岁。    
  30、王度庐<<卧虎藏龙>>小时候看《今古传奇》上的连载,一期不拉地买下来。对玉娇龙非常喜欢,没想到十年后被章子怡败了味口。 
  31、温瑞安<<四大名捕会京师>>一个崭新的江湖。 
  32、古龙<<白玉老虎>>布局、语言都很不错,惜乎没有塑造出引人注目的主人公。不少人对此篇评价颇高,我的印象却不深,觉得创意不够。 
  33、古龙<<流星蝴蝶剑>>可以等待多年,而且一剑不发……。 
  34、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想像力惊人。 
  35、古龙<<七种武器>>从此,七种武器成为一种俗语。 
  36、古龙<<天涯明月刀>>这部书的改革并不太成功,但古龙的探索精神值得尊重。 
  37、梁羽生<<七剑下天山>>标志着梁氏天山派小说的诞生。我印象最深的是易兰珠在牢中回忆生平的几个男人。 
  38、梁羽生<<冰川天女传>>雪域传奇。在武侠世界中我是第一次看到纯粹冰天雪地的故事。再上冰雕玉琢的美人,委实令人心醉。 
  39、梁羽生<<大唐奇侠传>>乱世中的英雄,南霁云等人的形象令人感动。 
  40、梁羽生<<云海玉弓缘>>如果纯粹从场面讲,是梁小说最出色的一部,但他刻画正邪未免过于简单,而且我自己很讨厌厉胜男,所以排名靠后。 
  41、古龙《三少爷的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42、金庸<<碧血剑>>初二时看到这本书,耽误了插秧。 
  43、金庸<<越女剑>>篇幅过短,本不该评,但我很喜欢。 
  44、古龙<<铁血大旗传>>铁中棠的坚毅令人佩服,但其情节太过荒唐。 
  45、倪匡<<六指琴魔>>亦舒的哥哥擅写卫斯理,但武侠也有几部不错。 
  46、温瑞安<<白衣方振眉>>主人公的刻画很出色,但稍嫌简单。 
  47、梁羽生<<江湖三女侠>>我小时候买<<武林>>,是因为我和爸爸都爱看这本书的连载。 
  48、古龙《护花铃》,梅吟雪是很令人心迷的女性。可惜我们看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49、萧逸<<十二神拳>>当时很感动,现在却只能记起一个书名。 
  50、诸葛青云<<江湖夜雨十年灯>>书名取得好,所以作为最后一位。所谓曲终而奏雅 

[对参加人员的要求] 附 : 
  关于武侠几大家: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是粗线条的,很容易便认出,但表达很不细腻。配角几乎无一点光辉。金庸的人物包容万相,各具特色,达到了传统的高峰。但由于其持论过于中庸,所以未出现精神特异的人物,大致被框在儒家伦理范畴之内。而古龙的出现,使一大批平时未受重视之人浮出水面,如阿飞、傅红雪,包括中原一点红,我也非常喜欢,他们论证了人性在某一种方向的顽强伸张。到温瑞安,人物的复杂达到极至,这可能反而是读者不喜欢他的原因。因为一两个人复杂,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果出来的每个人物都几乎高深莫测,那就从另一个方向脱离了现实。他的作品,确实人人有特色,但也可说人人都不能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某些人物,红袖一刀苏梦枕,三指弹天白愁飞,柔弱而领袖一方的雷纯,天生反骨的雷媚,这些人物是我所乐于欣赏的。奇怪的是,温最近的<<说英雄道英雄>>中,有意识将各路英雄对比,但其得出的结论,却是很难让人心服的。如王小石被他有意无意作为最高的代表,但此人实在令人无法喜欢。而他追求的那个所谓漂亮大方的温柔,对我来说简直是恶梦,我曾经很讨厌小龙女、王语嫣,但对她们的讨厌比起温柔来,简直十不及一,我如果娶到这样的女子,肯定跳楼自杀。因为她虽然天生丽质,出身名门,但跟一个白痴也没什么差别。不仅老坏事,而且死不悔改,依然故我,还要自我臭美。对朋友为她的牺牲,根本谈不上有深层次的感动,简直一冷血动物。中国侠义故事,包括戏曲作品中,常有一类人物作为傻呵呵而心地善良的配角,但将此角赋予女主角,无论如何是大失败。 

  关于评判的标准:看作品刻画人性和表现情感的程度如何。不过人性和情感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标准,应该看具体情况。如果从追求或方向看,我可能更喜欢古龙,因为他触及到人性更深刻的另一面。但问题是,古龙并没有把这种追求完美地展示出来,他的作品中的人性只向一个方向发展,而且非常多雷同的毛病,这点他显然不如金庸。所以,我们应该说,以刻画成功的人性为标准。至于情感,如果人物塑造或场景描绘不成功,那根本就不可能打动人。不能说,你想表达深层次的人性,你的作品就一定好。那只是你的构思,尚未成为现实。象温瑞安的东西也许是有不少特异的想法的,但他过于喜欢卖弄个人的才华,这样反而使作品感动人的程度大大降低 。

梁羽生小说的几个毛病:1、场子铺得大,波浪卷得小。2、重复罗嗦。邪肯定不能胜正,但邪的武功只是练得快,而且老是用“天魔解体大法”。在不同的小说中面对类似的行动,主人公甚至连说的话都一模一样。3、很少突出的人物形象,基本上都是脸谱式的,所以我们只能记住画得最早的或者是画得最夸张的那张,其他就忘光了。4、语言很糟糕。大学时重看《七剑下天山》,感觉语言惨不忍睹,除了情节吸引人就没什么了。他的古典文学功底不错,但跟白话好象结合不到一块。是各走各的路。平时用比较糟的白话叙述,而到紧要关头却能吟出几首好诗 。

关于《鹿鼎记》:关于金庸的作品,有几部的水准是差不多的。比如《射雕》如果跟《书剑》比,几乎所有的人会认为《射雕》强,但如果跟《鹿鼎记》比,那就会有争议。金庸小说素有“七上八下”之说,这七上我全部排在前十一位,中间加了古龙和温瑞安各两部。但是在这七上之中,《鹿鼎记》和《神雕》是我个人觉得稍差一些的,《鹿鼎记》我觉得次要人物的刻画不够鲜明,《神雕侠侣》则是主要人物我不太喜欢。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我记得有个回贴曾说:《鹿鼎记》要么不排,要么排第一。其实这种说法我觉得也挺有道理的。《鹿鼎记》的写法确实跟别的武侠不一样,不过既然一般人把它算作武侠,我就把它排进去,但我个人又实在不想把它排在第一,这里头有个人兴趣的关系。 
  此外还有一点,我以为如果把《鹿鼎记》跟一般的武侠故事比吧,它似乎缺乏武侠的味道。但如果真把它看作类似于纯文学的历史小说吧,它又缺少了一点冷隽的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过于夸张,人工操作的痕迹比较明显,故而也不能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综合这些因素,我把《鹿》排在前十位中比较靠后的位置。当时的想法是不能跌出前十。至于具体第几位,那多少有些随意了,毕竟是一时的游戏之作,不可能有个确切的评判。 

  关于《连城诀》:金庸小说中,我个人最喜欢<<连城诀>>,如果说到刻画人性,这部书是很深刻的。金庸的小说看得太多,以至有时候已经没有感觉,而且我也过了遇风流泪的年纪。但每次看到丁典只是为了每天望一眼心上人而主动地坐牢时,我还是很感动。而且最后,两个人都死得很惨,金庸本人是极中正和平的,所以有些人性中的阴暗面他不敢涉及,但这部书写得很好。而且,这书的构思也极佳,只是由于局面稍小,我才把名次往后挪的。如果完全按个人心意我恐怕会排第一。 

  关于《温柔一刀》: 

  武侠世界的英雄,我最喜欢的,一直没有表白的,是苏梦枕。出手如梦的苏梦枕。霸气纵横的苏梦枕。只差一口断气但总也死不了的苏梦枕。终于被结伴兄弟出卖的苏梦枕。杀了未婚妻父亲的苏梦枕。终于消失的苏梦枕。他咳着嗽,流着泪,坐在轿中,站不起身,然后出手一刀,满楼红袖招,那一刀中,蕴含着多少风情。然后他收刀,咳着嗽,流着泪,缩回到轿中。想起那清寒彻骨的女子,是否正在倚着一角梅花。他倦倦地,象做了一个大梦。浪荡江湖心已老,憔悴枯苏旧竹,不忍与人听。人生真象是一场大梦。当苏梦枕消失后,温瑞安《说英雄道英雄》系列在我看来也已经结束,英雄死了,哪还有英雄?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戚少商在《逆水寒》中,本也是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但插到英雄系列中,我真不知道温瑞安这家伙的脑袋是不是坏掉了,完全地坏掉了。《伤心小箭》以后几部,无聊到这种地步,居然能用一本书的篇幅写一场战斗,他的如意算盘打得真是好 

       
  与苏梦枕相对的,是雷纯。美如仙菊的雷纯。经霜愈艳的雷纯。为了保护温柔自甘被白愁飞奸污的雷纯。一点武功不会的雷纯。誓取未婚夫项上人头的雷纯。为了大局又不杀苏梦枕的雷纯。成为一帮之主的雷纯。他们外表的柔弱何其相似,他们内心的凄艳何其相似。他们的领袖风范何其相似。从没见过武侠中有这样一个女子。手无缚鸡之力,可以令天下英雄折腰。她并不纯洁,身体上不纯洁,被白愁飞奸污后,白想要挟她,她笑笑说,我只当被狗咬了一口,何等的气魄。她的心理上也不纯洁,白愁飞背叛苏梦枕后,她救了苏梦枕,但温瑞安没有把这个本来很容易发生爱情的段子处理成爱情,她救苏梦枕,是为了夺回六分半堂的势力。她帮助苏夺回金风细雨楼,但又在苏的身上下毒,企图以此控制他。这么地歹毒。但是我就是喜欢她。我一直在猜想她和苏梦枕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他们从不曾表白过。他们见面的时候,总是刀光剑影。然后互相利用。勾心斗角。最后,苏死在雷的手里了。然而胜利者是苏梦枕。他自杀了,雷的奸计没有得逞。两个隔世的仇人,一对薄情的龙凤。雷纯依旧孤单地站着,仰脸看那角红楼,想如果父亲当初不把她许配给这个男人,想如果这个男人不杀死父亲,想如果没有江湖,是不是就没有争斗,是不是两个人就可以快快乐乐在一块。不,她或许什么也没想。她只是倚着梅花,听着苏梦枕最后的咳嗽,这一次真的见血。她报仇了,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快感。她的身后,是一个低头沉思的男人,永不抬头的男人,狄飞惊。 

金古梁温黄,武侠万年长——武侠小说十大经典 
  展梦白 

   
  孤枕侧畔,一灯如豆,看尽万千红尘旧事 
  刀枪入梦,剑气漫天,重温多少江湖恩仇 

   
  一说起武侠小说,每个像我这么大的男性或是比我小一些的男性都会眉飞色舞的侃上半天,仿佛每个人都是此中高手,但是武侠小说浩如烟海,能称得上作家的也多如牛毛,故高手或是低手之分并不在于看得多少,而在于精的程度。我之所以谈起这些来就不由得总是有些洋洋自得,便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看武侠小说既精又多,称得上此中高手,所以不吝独美,编排出这个“武侠小说十大经典”来,以便让更多的人走进或是真正走进我们的江湖! 

  那位看官说了,都是看武侠小说,你说你看得多也就算了,凭什么你看的就精了?说到这个问题,咳,倒的确是在下一直引以为傲的。到目前为止,我只看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的作品,其他人,管他什么陈青云、诸葛青云、上官青云、司马青云……即便当年名头不小的卧龙生和正经火了一阵子的萧逸我也从来不看,总觉得他们不够段位,原本武功就有三六九等之分,有了一流高手,还有一等一的牛人,想来他们即便天赋再高、练功再刻苦,也就是个裘千仞的水准,断断上不了华山,何况大多数都是裘千丈那伙的,书写了不少,都是瞎吹的。 

  从看第一本武侠小说到现在,大概也有15年的时间了,占去了我现在年龄的一半多,基本上心智和肉体都尚未发育时就迷入此道。印象中第一部书,便是《神雕侠侣》,还是比较早的版本,淡青色的封皮,乳白色线条勾勒的人物在上面,读的模模糊糊似懂非懂,金庸的文字小学生看起来总有些吃力,所以没看明白多少。不过说来也奇怪,以我这般纯洁善良之人,当时还身为班长兼校大队委员,四大本文字,我竟然就记住了尹志平同学最光辉的事迹,以至于若干年后上了初中,准备重温神雕时,还脸红心跳兴奋异常,觉得《神雕侠侣》有点黄。现在想来,八成我也有王朔师傅那样的特异功能吧。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看得多了,我就琢磨这四大牛人的名字竟然都相互对应,该着人家四个能成名立万了——“金(今)”对“古”,“梁(凉)”对“温”,还都是年纪大的为谐音;“庸”以自谦对“龙”以自耀,也颇符合两位大师的自身脾性;“羽生”对“瑞安”虽然说不出什么,但好歹也都是两个字啊!自忖之下对四位高手的崇敬之情不由得又多了几分。 

  四个人中,数金庸的书看的最全,单只未看过《鸳鸯刀》和《越女剑》,但也不再打算看。古龙的书应该说看得最多,毕竟人家名下号称70多部,看得少了也说不过去,起先凡是看到写着“古龙”的便悉数拿来,后来知道熊大哥比较讲义气,经常把自己的名字署在他弟兄们的作品上,所以便挑着公认是他亲笔写的看,连给丁情批改的也不算。梁羽生的看的最少,恕我不敬,我以为梁羽生的作品是四个人中写的最差的!我完整地看过他的《萍踪侠影》和《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和《弹指惊雷》咬着牙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当时已经上了高中,应该说鉴赏力不算低;更不是没有毅力,都是整套整套的租书,不看完也得给人家整套的钱,我实在是尽力了,太难看了!要情节没情节,要语言没语言,要人物没人物,要个性没个性,按说这四套都算得上梁羽生的名著了,当然,这种比较是建立在和其他三人的比较上,肯定比其他那些作家强。温瑞安的看过“神州奇侠系列”“四大名捕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和一些短篇,至于后来的“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四大名捕前传”也都看了看,但感觉很滥!什么“金针细雨楼”、王小石、苏梦枕,纯粹乱写一气!看到诸葛先生竟然可以胸口出一个大洞以躲避暗器,然后自动愈合!我才知道,这位当年亲眼目睹萧秋水力抗燕狂徒、后来的六扇门第一高手,原是T1000!遂不忍再看,深恐他被“舒华辛力加”搞死,加之动辄满纸的“剑!”“刀!”……唉,武侠小说写到这种地步足以反映出马来西亚以及东南亚经济之不景气啊!黄易的只看过《寻秦记》,其时本科已经读完,12大卷每天一本,如饥似渴,当于项少龙惊闻项羽是他儿子时,掩卷长叹,一时惊为天人!后来又听说了大名鼎鼎的《大唐双龙传》,实在不敢看,怕耽误时间。不过这正说明我相信黄易,相信一定很好看,会让我手不释卷的,但是那样的话,我导师便会“手不释学位”了,遂作罢。 

  金古二人的地位毋庸置疑,超然领先其他人,但是私下里以为金庸更高些。金庸的作品都是标准的小说,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情节曲折、结构庞大……一部好小说相关的特点总是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而古龙则偏重立人物,但却很难大面积的塑造群像,举例来说,楚香帅堪称古龙笔下第一名人,与名动天下的小李飞刀也是伯仲之间,但是其浩浩几大本文字仿佛是他的个人传记,除了若有若无的胡铁花,其他人形象都不够鲜明,如果熊大哥摆明了说要写中国古代的福尔摩斯,那我没什么好说,但是就武侠小说而言,就略显单薄,尽管其缺点基本上都被古龙的天才妙笔遮掩住了,说的再进一步,古龙风格独到,但人物失之脸谱化——我们可以轻易的区分出萧峰、郭靖、张无忌、令狐冲的品性,但同样是主角,我就比较混淆楚留香、陆小凤、叶开,分不清荆无命、阿飞甚至傅红雪,也许有人说多看就分清了,可是这不恰好反映出人物塑造的功力差别了吗?梁羽生的小说没有资格进入前十。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同样过于突出人物,犯的和古龙一个毛病,有称得上名人的“成崖余、铁游夏、崔略商、冷凌弃”,却没有单独的、能立得住的故事。倒是一部“神州奇侠系列”,虽是温的早期著作,毫无成熟期的冷绝之感,但其中无论人物情节,抑或结构文笔都很到位,无处不宣扬的年轻、志气、友情、毅力、爱国乃至背叛、嗜杀、飚血、速度,无不令人血脉贲张,荡气回肠,堪称温最好的一套书!而且和金庸古龙比较习惯在晚期著作中提及早期著作中的高手类似,温瑞安著作中第一高手萧秋水就是这部书的主角,而后来堪称“小母牛坐火箭”的诸葛先生小花,在本书中不过是一个二三流武功的警察头目,只能跑跑龙套,估计给“八大天王”提鞋还差些火候!而且本书还是我所看到的唯一一部全面描写“蜀中唐门”的小说,以至于我大一入学那天还傻傻的特意问了下我们班自贡的男生“你们那里真的有一特牛的唐家吗?”还记得在《天下有雪》的最后,当“君临天下”李沉舟怀抱着赵师蓉的遗体自绝经脉,寂寞的死于漫天风雪中时,那种无可抑制的悲痛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这种感觉最近一次击倒我,是在去年的寒假。所以如果说金梁同门、温古一派,那么这套书可以看出温瑞安出道时还是以金庸为样本的。 

  这次评选还是老规矩——前十,如果哪位大侠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是前十,而不是别的数字,那么希望你能先通过HSK再来这里讨论。温瑞安的《神州奇侠系列》和黄易的《寻秦记》一定入选。若有人一定说《大唐双龙传》也要入选,我也没脾气,谁让我又说好又没看过呢?但是《大唐》有一个缺点,太长了,不利于普及!既然推荐十大,就是希望我们的武侠文学事业能够日益发扬光大,以江湖浩然之气龙御八方,使我中华文明愈加威震天下,四狄宾服!化外蛮夷知之甚少,若以《大唐》为经典开化之,未免欲速不达反而使其自暴自弃,故《大唐》暂不入选为好。话说远了,既然前十已经有二,那么剩下的作品将在金庸和古龙二位牛人的作品中选出。 

  金庸的入围作品:《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鹿鼎记》《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这七套(其中《飞狐外传》《雪山飞狐》算做一套)。 
  古龙的入围作品:《多情剑客无情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绝代双骄》《武林外史》。 

  金庸虽号称15部著作,可是真的称得上经典的,也就是无人能说出“不”字的,不过这七部。《碧血剑》相形之下就逊色不少,《侠客行》尚逊于《碧血剑》,《白马啸西风》虽笔触温暖,但在经典武侠的范畴里,中篇就决定了它就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件事。至于《连城诀》,当年看的时候还吓了一跳,要不是金庸老先生亲口认下的,还以为是“全庸”先生写的,水平之低甚至不如我看过的两本伪古龙著作,一个是《长干行》,一个是《快刀浪子》,当时看的时候都以为是古龙作品。尤其是后者水平尚可加上对古龙的盲目崇拜,很长一段时间里,“雪刀浪子”龙城璧都算是我的偶像之一,直到发现它们是假冒伪劣,遂弃之。楚留香,前文说过了,有些高大全;傅红雪也是。其实《流星蝴蝶剑》也不错,水平绝对在《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之上,可与《飞狐外传》相比,但是坦率地讲,《飞狐外传》是排不进十大的。至于《白玉老虎》《圆月弯刀》什么的都是和《侠客行》一个水平线上,尽管后者曾以“小楼一夜听春雨”引出了《三少爷的剑》这一部不错的小说,但丁情的执笔就决定了他们的地位。出身,绝对重要! 

  《鹿鼎记》:铁定入选。大学时候,总有宿舍不定期的借回来看,每次无论从哪本看起,都会一直看完,那种欲望如何形容?就像是看星爷的电影,其时,中央六台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学期放了五、六遍《九品芝麻官》,大家几乎都背得下台词了,但每次演的时候,仍然傻呵呵的围在电视机下面,面带笑容等待情节按部就班的发展,然后我们按部就班的发自肺腑的大笑,间或真诚的恭维一句:这个禽兽!能让人有这种欲望阅读的书当之无愧的入选。至于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人性意义等台面上的话更是无需多言。而且其另类风格是《寻秦记》的导师。 
  《天龙八部》:堪称武侠小说的典范之作!多主人公、多线索,结构严谨、布局庞大,跨越年代久远,包容国家、种族矛盾,人物塑造极其成功!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虽说其中被倪匡这个外星作家乱写了不少,但无损其经典光芒! 
  《射雕英雄传》:有人反对吗?我倒要看看那个不怕死的敢站出来! 
  《倚天屠龙记》:某种程度上,此书类似《天龙八部》,毕竟一根线上下来的。同样人物众多且塑造得很成功,活动地域广博,牵扯国家民族。除张 

傲世狂生 2004-3-30 12:37:32 投诉 回复 
《倚天屠龙记》:某种程度上,此书类似《天龙八部》,毕竟一根线上下来的。同样人物众多且塑造得很成功,活动地域广博,牵扯国家民族。除张无忌的优柔寡断人所尽知外,四个女性也都栩栩如生,令各色人等皆心有所许。 
  《笑傲江湖》:很多人都说这是金庸最好的作品,我却不以为然。当然,我的意思是排不到第一,前五名还是有的。尤其金庸笔下几个经典感情段落都在里面。 

  以上五部作品当入选十大。而《神雕侠侣》则落选。原因和评古龙的类似,四本大书,人物形象只有杨过小龙女,其他都是拜《射雕英雄传》所赐,杨过固然痴情,小龙女固然冰雪天人,但未免都过于心地偏执,难比上述五部,且敌不过古龙的入选佳作。 

  《多情剑客无情剑》:古龙笔下,不会再有人比“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更有名了!且本书在塑造一个牛人的同时,还叙述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一段完整的江湖恩怨,此为古龙其他著作所少见也是缺乏的。何况,单单一个百晓生,只凭《兵器谱》便名动武林,全凭于此。 
  《陆小凤系列》:你可以不喜欢陆小凤,可以厌恶楚留香,但是你无法拒绝西门吹雪,无法不接受花满楼,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比他们的人和名字更酷更帅的人和事物了,金庸笔下万千过客也没有此等人物,单凭此一点便可入选十大。 
  《欢乐英雄》:有人反对吗? 

  其实《七种武器》也不错,但是因为独立成篇,难免高低相错,影响整体水平,其中《离别钩》为第一档,《孔雀翎》和临时拉来的《拳头》为第二档,《长生剑》《霸王枪》《碧玉刀》《多情环》底之。有很多人喜欢《绝代双骄》,但是公平的讲,此书笔法尚显稚嫩,无论人物、故事还是最基本的震撼力都不如温瑞安的《神州奇侠系列》。《武林外史》其实很应该入选,但是既然是十大,无论从哪方面看,它都不如已经入选的十部,倒是不如作等外推荐篇:) 

  隆重推出,华语武侠十大经典小说—— 

  传统篇 
  1. 天龙八部 
  2. 射雕英雄传 
  3. 倚天屠龙记 
  4. 笑傲江湖 
  5. 多情剑客无情剑 
  6. 陆小凤系列 
  7. 欢乐英雄 
  8. 神州奇侠系列 
  另类篇 
  1. 鹿鼎记 
  2. 寻秦记 

还有1本 司馬翎的 <<劍海鷹揚>> 绝对的好看 

怎么个好看法呢? 
举了例子大家看看吧 
《劍海鷹揚》的確是在下所看過的武俠小說裡,除了金梁古溫 
之外,寫得最好的一部。好到什麼程度呢?說件具體的事吧。當年廈大校園內外先 
後有過六個租書的攤子,在下常去光顧的有兩個。從其中較靠近的一個攤子租來的 
《劍海鷹揚》,厚厚四大本,第一本的中間,第四本將近結尾處,各被撕了一頁。 
大家知道,書攤上租來的書,若有被撕之處,肯定都是描寫「那個」的,這是撕書 
者在訓練後來人的想像力。可在下想像力再豐富,也想不出這被撕掉的兩頁上能有 
什麼苟且,因為上下文乃至整部書全都是一本正經的,根本不著痕跡。於是迫不及 
待地闖到另一個攤子上,一問得知《劍海鷹揚》已租出去了。在下並不氣餒,繼續 
跋涉搜尋,終於在一個偏遠的書攤上覓到了版本不同但同樣是四本的《劍海鷹揚》 
,迅速翻到地方,細細一看,各位看官,您猜那兩處寫的是啥? 

  第一處是寫男女一號主角第一次(也是全書唯一的一次)擁抱接吻;第二處嘛 
,是寫兩個女主角一起答應嫁給男主角。能想像嗎?在其他武俠小說裡最普通不過 
的情節,放在這部小說裡,就是那樣的感人肺腑,那樣的動人心弦。在整個風雲激 
蕩的大氛圍裡突然跳出這麼一兩絲兒女情懷,如今回想起來,心頭也會一陣溫馨。 
這樣的情節都給撕了,足以說明整部小說寫得有多好了。 

  當然撕書人的潛意識裡可能還有一種意外。在一般人印象裡,司馬翎的名聲別 
說比四大名家,就算比臥龍諸葛都頗有不如,很多不看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有個臥 
龍生,但未必知道有個司馬翎。設想一下,一個武俠迷,以前已看過不少的武俠小 
說,順手借了本聞所未聞的《劍海鷹揚》,只為打發無聊,並不期待什麼震撼,在 
這種情況下,突然得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震撼,那種心情是難以名狀的。怎樣抒發 
這種心情呢?撕下震撼裡最動人的部分,永久保存。在下一貫對撕書行為深惡痛絕 
的,但一看到被撕的這兩頁,立即原諒了撕書的那位老兄。 

武 侠 杂 谈 

(一)、三次浪潮 

上海评论家曹正文先生将港台新武侠小说划分为三个时代,即金庸梁羽生时代、古龙时代和温瑞安时代。 

在下看书一向慢而且细,不仅看前言后语,而且还详细研究书前或书后小字印出的相关出版信息(假如有的话),如字数、印刷本数、出版日期等。看得多了,渐渐觉出国内武侠出版,先后有过三次浪潮,正与曹先生所说的三个时代若合符节,暗相呼应。 

第一次是在83年到86年之间,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如潮水般地涌进国内,到反精神污染时方才平抑下来(奇怪的是,这时候所能见到的武侠评论,也都只把金梁二人并称为武侠两大宗师〕;第二次是在88年到89年,仿佛天上突然掉下个古龙,一夜间满地都是古龙小说;第三次是从92年开始,温瑞安的超新武侠小说大行其道,几至泛滥成灾。 

在下始终想不通武侠出版的这三次浪潮究竟与曹正文的论断有何关系。曹先生的论断是在89年作出的,其时还未到第三次浪潮。或许第三浪潮根本就是由他的这一论断引发的? 

到了94年,在武侠小说出版上又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几套精心设计、具有正式版权的专集丛书纷纷出笼,如叶洪生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台湾武侠小说九大门派”,胡正群主编、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港台武侠精品大展”,以及三联书店的“金庸全集”。叶、胡二人都是台湾最著名的武侠评论家,他们所编的集子自然都有一定的权威性,对国内读者的导向作用很强。只是在名目上,叶先生为了江湖味而硬凑出来的那些“门派”,实在有些牵强。 

(二)、偷梁换柱 

武侠小说作家太多,除了象在下这样的铁杆武侠迷,一般人能记得的武侠作家名只怕不超过十个。于是为了增加销路,便有许多出版社在出版不太出名的作家的小说时(当然,没有正式版权)将作者改名换姓,鱼目混珠。高潮时坊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金庸著”、“梁羽生著”以及后来的“古龙著”都是冒牌货。 

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只有十五部,自从85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用书名首字串起来的对联在国内报章上广泛披露后,对武侠迷来说区分真假金庸便再不成问题。这时出版商们大概也觉得应当有所收敛,便渐渐少了“金庸著”;可是随后就出现了“全庸著”,利用笔划的近似,既不侵犯金庸的权利,又能糊弄粗心的外行,渐渐形成了一股风潮,席卷整个武侠出版界。几年下来风气所及,“金唐著”、“吉龙著”、“巨龙生著”之类层出不穷,武侠迷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去年曾偶然注意到一本“金庸新著”,“金”字与“庸”字、“庸”字与“新”字之间距离相等,“著“字隔开了些,本也不以为怪,可是后来仔细一想,不禁拍案叫绝。一般人看到这四个字,自然会认为这是“金庸”的“新著”;可是日后万一金庸自己或别的什么人上门理论,出版社完全可以说:“我这是‘金庸新’的著作,作者名是‘金庸新’,碍您金庸什么事了?”悟通了这一点后,益发注意这类“新著”,果见越来越多的“XX新著”把“著”字隔了开来,不由赞叹:中国的聪明人,太多了! 

依此类推,“XX巨著”、“XX力作”之类,都可作同样的文章。 

记得曾看过一部85年出版的《飘香剑雨》,上题“金庸著”,其实这是古龙的早期作品中写得还算不错的一部,只是当时还在第一次浪潮,国人尚不知“古龙”为何物,出版商套上金庸的名字情有可原。 

但就在前年,有一次在书摊上看到一部《菊花的刺》,标题下赫然竟是“全庸著”,不禁失笑:什么嘛,太老外了!这明明是古龙遗著,就在封面上实打实大书“古龙遗著”四字多好,多吸引人,偏要学人弄这么一个又土又老早已失效的“全庸著”,十足十二百五一个。可见中国还是有蠢人的。不过说实话,《菊花的刺》一点也不好看。 

(1995.6.22) 

(三)、潜龙勿用 

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说二忘一,丢三拉四,整个一马大哈。妙就妙在他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蒙得读者晕头转向,也就不去注意他的那些漏洞了。 

有一个很出名的传说,说古龙刚出道时写小说往往并不写完,只待一拿到稿费,立马开溜,花天酒地去也;等到侠踪再现,却仿佛没事人似的,又提笔写新的小说,因此在身后留下许多未完的著作。幸而他的那些巅峰之作都还完整,不会让人太费思量。 

没写完的作品有哪些呢?因为古龙的作品前期后期各成系列,有些小说到结尾未交代完的情节,可以在另一部小说里找到究竟。只从一部小说本身结构而言不完整的,在下知道三部:《护花铃》、《白玉老虎》、《名剑风流》。前二者在国内可以看到的版本都是突然截断的,因而明显是未完作品。至于《名剑风流》,看似有头有尾,其实大谬不然,对古龙笔法有一定修养的人都可以看到,最后二章狗尾续貂、形同儿戏,绝对是业余作者代为续完的。 

这里提到了古龙的笔法。台湾的武侠文学,自63年陆渔《少年行》首开散文诗化先河以后,以古龙为武侠小说西化的集大成者。如今世间多以为,写武侠若是一句一段,则必是模仿古龙,其实未必;但是若要模仿古龙,则定须一句一段才行。 

光是一句一段,还不足以称古龙笔法。古龙的字里行间带一种特有的机智和气韵,这才是古龙笔法之神,那一句一段只是一个形而已。世间模仿古龙的作品多如恒河沙数,多数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惟两人除外:香港黄鹰,台湾于东楼。 

黄鹰的代表作有“大侠沈胜衣”系列和替古龙写完的“惊魂六记”系列。他的文字表面上与古龙区别很大,例如人物对话,古龙用“说”,而黄鹰用“道”;然其行文风采与谋篇布局深得古龙神韵,是“得意”而“忘形”也。 

于东楼则是形神兼备,活脱脱一个小古龙。这位于大侠当年号称“天下第一枪手”,两部用古龙名义出版的非武侠小说《绝不低头》和《枪手·手枪》(即《白朗宁》)都曾风靡一时。而他自己的武侠作品如“碧血黄金”系列,亦极跳脱飞扬,要是署上“古龙著”的话,若不对照古龙作品年表,谁都会信以为真。 

叶洪生评论道,古龙的黄金十年是66年到76年,这一段时间里佳作频频,此前此后则无甚可观,此言大体得之。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特出的风格,在台湾的武侠圈子里不算太耀眼;至于他的晚期作品,那已明显是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了。一部《剑神一笑》写得其臭无比,难怪拍出的电影血本无归--奇怪的是,在下出国之前,居然一下子在书摊上看到了三、四种版本的《剑神一笑》,真不知国内那帮出版商是怎么想的。 

古龙写小说有一个很坏的习惯,就是喜欢反复套用同一素材。也许是因为赶小说时间太紧,偶然想出一段妙文,未经充分酝酿便匆忙写下了,结果发表后又觉得这样写不太好,就换一种方式,在下一部小说中再用一次。于是我们常可以在不同的小说中见到大段雷同的对话、议论或情节。也有些细节是习惯使然,故事发展到这一步,自然就那样写,条件反射似的。“死人是不会说话的”这句话不知在古龙小说里出现过多少次了,即使是最不爱看武侠小说的朋友,也能引用得滚瓜烂熟。 

古龙全盛时期的作品中有两个系列很引人注目,一是“陆小凤”,一是“楚留香”。不论古龙怎么强调两者的区别,读者还是会觉得过于相似。不是么?连所擅武功都同样是指功,只不过一个是“弹指神功”,一个是“二指禅”而已。两位风流倜傥的武侠007,在美人环绕中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力,大展神威,真不知倾倒了多少读者与观众。从一个系列的总体结构来说,“陆小凤”较具匠心,前后六部看下来,开头的朋友一个一个地成了敌人,实令人悚然惊心。但楚留香已被郑少秋演活演绝了,所以对一般人来说,“楚留香”已是一个专有名词,“陆小凤”却还没有这样的地位。 

这里又涉及到人物的命名问题。在一般武侠小说(以及言情小说)里,男主角定然翩翩浊世,女主角必是国色天香,若能有一个漂亮名字衬托,塑造形象便可事半功倍。那么怎样的名字算漂亮呢?不外“风花雪月”而已。常见的是两个名词中间夹一动词,如“西门吹雪”、如“楚留香”,都有一种动态,能引发人的丰富联想;再有就是从唐宋诗词中巧截片断为名,如“叶孤城”,如“花想容”(《挥剑问情》女主角,顺手举的例子,与古龙无关),即使不看故事,也可以从名字想象,前者是一孤傲剑客,后者是一绝色女郎。 

(在下这一研究成果,可为世人取名之鉴乎?) 

顺便说一句,在下曾自撰武侠,为女主角取名“夏梦雪”,灵感源自琼瑶小说里的“李梦竹”,自以为很够境界了,不想随后就在各种小说中接连看到了“白梦雪”、“秋梦雪”的名字,只好苦笑摇头。取名都往这一条路上挤,冲突自是难免。古龙的《绝代双骄》里有个花无缺,好漂亮的名字,便容易让人忽略他爹的名字“江枫”。直到看到卧龙生的《剑气九重天》里男主角也叫“江枫”,而且以“枫红独占一季秋”相赞,在下方才省到“江枫”二字之妙,不过想到的是另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 

(1995.6.29) 

傲世狂生 2004-3-30 12:53:21 投诉 回复 
(四)、金无足赤 

金庸自然是武侠界不争的泰斗,他的作品部部辉煌,几乎无人堪与比肩。金大侠用十七年写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又用十年把这十五部小说全部重新修订了一遍,有的甚至是逐字逐句地改,单是这份认真执着,不要说武侠界,便是放眼整个中国文坛,又有几人能及? 

当年曹雪芹呕心沥血撰红楼,“披阅十载,增删七次”,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一份完美永恒的宝藏,金庸作品一共只修订过这一次,当然不能完美。从绝对数字来看,单单是对金庸小说的苛评批判,恐怕就要比所有其他武侠作家得到过的评论加起来还多。这是因为金学确实值得研究,有得研究,他的每一个段落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详察细考;一部百万言的小说,找出百八十个错误不足为奇。事实上,金庸迷对金庸小说吹毛求疵,全都是出于“爱之逾深,苛之逾切”的心态;如果不是金庸迷呢,走马观花匆匆翻过,却也没那么容易从他的小说里挑出刺来。 

在下曾反复把读过十几遍的“射雕”,在1957年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认的超级名著,也是在下的最爱。每一遍重读都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也都能挑出新的漏洞来。印象最深的是高考之前那个寒假发现的一个大大的黑洞,大到了使整部小说的时间结构陷于荒谬的地步,几位朋友一听之下无不咋舌:“天哪,郭靖这傻小子,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问题就在于郭靖的年纪,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到小说的尾章“华山论剑”,郭靖大约是二十出头,就算他二十岁吧(下文将会表明,郭靖的年纪越大,漏洞也就越大),小说交代,华山论剑是二十年一次,那么倒推回去二十年,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是郭靖出生的时候。通过小说中几位人物多方位多角度的回忆叙述,我们可以整理出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后大致的情节线索:王重阳技压群雄,夺得九阴真经;与老顽童谈论真经的存毁问题;携老顽童远游大理,与段皇爷交换武技,在大理一呆大半年,其间老顽童还与瑛姑惹出了一段痴缠不清的纠葛恩怨;返回终南山后又设计装死重创了西毒,这才仙去。老顽童带着真经东跑西颠觅地收藏,路遇东邪夫妇,被黄药师骗去真经下卷,由黄夫人强背了去。黄夫人把真经默写了一份,后来却又被桃花岛的两位不肖子弟陈玄风和梅超风偷 
走,黄药师一怒之下把其余所有弟子打折双腿,逐出了桃花岛,其中包括了曲灵风。按照正常的情节进展,从第一次华山论剑到这时候,至少也该过了三、四年,也就是说,曲灵风腿断的时候,郭靖至少也该有三、四岁了;但小说第一章“风雪惊变”,曲二(即曲灵风)一出场就已是一个跛子了,而此时的郭靖--根本还没出世! 

当然,顺着这条线还能导出其他矛盾来。比如陈玄风与梅超风偷了真经跑到中原,用活人耙子猛练九阴白骨爪和摧心掌,碰上柯辟邪、柯镇恶兄弟,交手之下打死了柯辟邪,打瞎了柯镇恶,这时郭靖更应该长到四、五岁了吧,可是小说第二章“江南七怪”,柯镇恶一出场就已是一个经年的老瞎子了,郭靖呢?仍然憋在娘胎里。 

所有这些问题,症结在于两次华山论剑之间间隔不够。当时在下想,其实金庸只要大笔一挥,把二十年一次改为二十五年一次,不就行了吗?后来也确实看到一种版本的《神雕侠侣》提到华山论剑是二十五年一次,只不知这是纯粹的印刷错误,还是金大侠自已在修订小说时作的更正?看来是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可是再后来仔细一想,还是不行,因为这样一来郭靖的年纪解决了,黄蓉却又出了问题。黄夫人是在真经被盗走后重新默写时,心力交瘁难产而死的,黄蓉的出世距离曲灵风腿断并不会太久,华山论剑若是二十五年一次,黄蓉到书末岂不成了老姑娘(古时候二十岁还没嫁出去的姑娘就该是老姑娘了吧)? 

这么说吧,郭靖出世是必须在曲灵风腿断相当一段时间之后的,而黄蓉出世则必须在曲灵风腿断之后不久,也就是说,不论怎么改数字,黄蓉的年纪肯定要大于等于郭靖! 

岂有此理?! 

只好认为是金庸的小说结构太复杂,把他自己也写糊涂了。 

大家都认为评价金庸最合适的词就是“博大精深”,然而也不能不承认,他在诗词联对上的功底确实是不如梁羽生。就说在下引用的这一联:“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读起来虽是朗朗上口,“桃花”对“碧海”却并不妥当。曾考虑过改他这一联,“碧海潮生”是专有名词不能动,只好改“桃花”,可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眼。“粉桃”?平仄不对。“朱桃”?好象没这说法。“红桃”?太不严肃。一时束手无策,只得听之任之。网上诸位大儒有以教我乎? 

好就好在金庸能够正视、承认这一点,在各小说的后记里一再地强调自己诗词不行,只是应景而作,满足情节需要而已。这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那种故作谦逊的伪君子态,而是一种坦坦荡荡的大师胸怀。金无足赤,瓜无全圆,世界上有谁是完人呢?以东坡居士的天纵奇才尚且始终学不好围棋,可妙就妙在毕竟是大师,就这么一件毕生憾事也能自嘲出一句千古名言:“胜固欣然败亦喜”。金庸可以无恨矣。 

(五)烈火真金 

从《新语丝》去年三月的增刊看到,鸦、舟(两个名字摆在一起,岂不是唐诗野渡?)等人联名发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提名金庸参选诺贝尔文学奖的运动,不禁大恨自己晚出来一年,没凑上这份热闹。只不知这场运动如今进展得如何了? 

瑕不掩玉,金庸小说的毛病再多,也不会妨碍他成为一代文学大师。不妨让那些反对金庸的人去仔细研究一下金庸小说,不妨让他们只用敌意的否定的眼光去研究,去挑刺,我相信,研究越深入,挑出的好处也会越多,相形之下那些毛病实在可以忽略不计了。真金不怕火炼,但若不用火炼,他们怎么会相信那是真金呢? 

在下以为,应正式把“金庸小说”确定为一个专有名词以区别于其他一般武侠小说,就象把“人”这一概念超拔于一般动物之上一样。金庸小说所达到的高度和境界,并不是任何其他武侠小说作家所能望其项背的。纵使比之古今中外的那些文学名著,金庸小说也绝不逊色。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哪有杨过与小龙女这般惊天动地、泣鬼惊神? 

古希腊那些悲剧英雄,谁能比萧峰更悲壮? 

鲁迅用笑中带泪的手法塑造出一个“阿Q”的形象,能警省中国人几十甚至几百年,但毕竟只是个中篇。金庸的韦小宝,一个与阿Q既相似又相反的不朽典型,那可是活灵活现地蹦跳了五大本、一百五十万字啊! 

侠之大者如郭靖,情之圣者如段誉,自由率性如令狐,随波逐流如无忌,哪一个不是活在亿万人的心中?哪一个可以被文学史遗忘? 

何况金庸小说遍涉天文地理、医卜星相、琴棋书画、诸子百家,样样言之有物,自来小说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掘,何曾有过金庸这样的广泛,金庸这样的深入? 

真正会看书的人,都能从金庸小说里看到很多。可以看到历史,可以看到未来,可以看到哲理,可以看到人性,只看你想看什么了。 

即使不会看门道的,也能看到热闹。这才叫雅俗共赏。这才叫金庸小说。 

娶妻应是小龙女,生子当如令狐冲。 

--百年一金庸,金庸说不完。 

(1995.7.11) 

(六)、黄梁一梦 

一般认为,梁羽生在1954年发表的《龙虎斗京华》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但叶洪生也曾指出,台湾的郎红浣早在1952年就开始在报上连载武侠小说,只是未如梁羽生那样形成一股武侠大潮而已。 

梁羽生国学根底深厚,他的武侠小说带有许多自己作的诗词,每每传诵一时。印象最深的是《七剑下天山》开卷那首《调寄八声甘州》,“酒冷诗残梦断,南国正清秋,把剑凄然望,无处招归舟”,一卷凄绝美绝的画面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谁都可以想象到,侠士坚强的外表下,是一颗多么孤独脆弱的心。虽然有人说这一句不太合《八声甘州》的词格,可是这样美丽的句子,即使犯了错误,那也是美丽的错误,有什么不可原谅的呢? 

当然也有些议论,说梁羽生小说里唐诗宋词太多太滥,每个人物张口都能来两句,显得太假。在下以为,多是多了点,却还不至于令人生厌。梁羽生创造的是一个诗化的艺术王国,里面的人物当然都难免带上一些相应的艺术特征。 

事实上,梁羽生笔下的主人公尽多儒侠,一个赛一个风流蕴蓄、文采飞扬。每一代武林中最高的高手,不论正邪,无不是满腹诗书的饱学之士。这一点便与金庸明显不同。金庸只在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里着意塑造过陈家洛这么一个典型的儒侠形象,此后再无重复。要说段誉么,虽然会比划几下六脉神剑,但是半痴不狂的,怎么也谈不上“侠”字。要说胡斐么,虽然曾与苗若兰唱和《诗经》,但那一部络腮胡子,实在不象个“儒”。当然,胡斐年轻时并不留胡子,但他那时还没有空读书,更不算“儒”了。黄药师和无崖子的学识武功俱臻上乘,可惜前者在“射雕”里邪气太重,后者只在“天龙”里露了一面,何况两人都是上一两辈的人物了,对主角只起陪衬作用。只有袁冠南还有点象,惟《鸳鸯刀》是个短篇,袁寇南到了结尾仍在武林中无足轻重,“侠”的份量实在不足。 

* * * * 

古龙小说完全没有历史,金庸还有两部小说不知朝代,梁羽生小说则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一个明清系列洋洋洒洒写了近二十部,从元明之交写到清朝中叶,想象起来就不能不叹为观止,这写的不是“通史”吗? 

不过西方的通俗小说,象西德尼·谢尔顿的《镜中的陌生人》,能在同一部小说里一口气写上四代人,时间跨度之大,结构之宏伟雄奇,中国的武侠小说至今未见--中国的武侠作家不习惯集成,而习惯铺张,同一代人的事就可以分开写上好几部,甚至十几二十部。 

能放能收方为大家风度,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庶几近之,且自有特色:四十章的篇幅,第一章从郭襄起笔,兜来转去写到了张君宝,读者都以为张君宝是主角了,不料作者枪花一晃,时间一下过了几十年,张三丰(即张君宝)已经九十岁了,他的三弟子俞岱岩大踏步出场,一番诡谲的风波又引出五弟子张翠山和天鹰教“妖女”殷素素两人,恩怨纠葛越缠越深,甚至漂流到了北海冰火岛,结婚生子,十年后又回返中原,参加恩师 

傲世狂生 2004-3-30 12:54:27 投诉 回复 
能放能收方为大家风度,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庶几近之,且自有特色:四十章的篇幅,第一章从郭襄起笔,兜来转去写到了张君宝,读者都以为张君宝是主角了,不料作者枪花一晃,时间一下过了几十年,张三丰(即张君宝)已经九十岁了,他的三弟子俞岱岩大踏步出场,一番诡谲的风波又引出五弟子张翠山和天鹰教“妖女”殷素素两人,恩怨纠葛越缠越深,甚至漂流到了北海冰火岛,结婚生子,十年后又回返中原,参加恩师的百岁寿诞。结果风云突变,夫妇双双被逼自杀,读者的目光才开始集中到他们的爱子:张无忌的身上,这时十章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三十章才是张无忌历尽磨难成长的故事。 

* * * * 

武侠小说一般谈不上男女平等,因为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男女确实不平等。只有梁羽生,在他的小说里始终如一地维持一种理想化了的平等关系。在其他人的武侠小说里,真正武功高强的女人要么是邪魔外道,要么终生为情所困,不能作出一番事业,很少有正面大书女英雄的。梁羽生则不然,写了一大堆的女侠,散花女侠、冰川天女、白发魔女、江湖三女侠等,都是可以和同时代的男侠们平起平坐甚至比之高出一头的大英雄。 

就说《冰川天女传》的结尾,中、西武林高手比赛攀登珠穆朗玛峰,那个老外一早掉下去了,代表中方的天山派掌门唐晓澜也难以再往上攀,忽然听到上头几十尺有人在叫他,原来是他夫人冯瑛;好不容易爬上去夫妻汇合了,再上头又有人叫,原来是当时中原第一大侠,武功天下第一的--吕四娘! 
吕四娘帮助他们上去后,又指给他们看更上头的一行刻字,原来天山派祖师凌未风(《七剑下天山》主角)到过那一高度。可吕四娘拉着他两人的手轻而易举的就越过了那些刻字好几尺,并说了些“超越不是不可能的”之类的话。其他武侠作家在玩这种武功境界层层拔高的情节游戏时,怎么会让一个女人取得最后胜利呢? 

这里说到了天山派。天山派的传承是梁羽生“明清系列”的一条主线,正式的开山祖师是晦明禅师,其下才传到凌未风,但从晦明的师父霍天都开始就已住在天山了。整个系列的源头是元末明初的陈玄机,陈玄机传谢天华,谢天华传张丹枫,张丹枫传霍天都。这一脉传下来每一代的杰出弟子都是武林领袖,直到唐晓澜的儿子唐经天,虽然不如同时代的金世遗那么光华耀眼,仍不失为一代雄才;到唐经天的儿子唐嘉源才真正衰弱,远远地落在了金世遗那一脉传下的金逐流、江海天后面。也许这就是家族统治的弊病吧。还好唐嘉源老来思过,又把掌门传给了本门叛徒杨炎,让外姓来振兴天山派。 

* * * * 

古龙小说里的主人公个个聪明绝顶,能解疑能推理,机变百出智计万端,让人心悦诚服地承认那是真的聪明,但也隐约有千人一面的感觉。金庸则毕竟是大师,并不太注重那种表象上的聪明,他笔下的主角千变万化,有聪明机伶的韦小宝,也有忠厚木讷的郭靖。黄蓉在铁枪庙里抽丝剥茧地分析出杀害江南五怪的凶手是西毒一帮人,这是金庸小说里仅见的一段西式推理。梁羽生则完全不理这一套,看他的小说几乎感觉不到“聪明”二字。不过也要看怎么说了,能吟诗作赋当然也是一种聪明,但总是缺了点什么。人物的聪明,不是作者那几个形容词就能让读者相信的,要能在具体环境下随机应变,而且变得出乎读者意料之外,又在情节情理之中,这样的形象才能让人觉得聪明。 

这里还有个与谁斗、如何斗的问题。武侠小说总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古龙小说从中期的《绝代双骄》和《武林外史》开始,已是斗智为主,斗力为辅了;梁羽生从始至终基本上只斗力,不斗智;金庸则介于两者之间。 
《武林外史》尤其经典,快活林和古楼兰两段,同时参与角逐争斗的共有五人之多,每一个都是武林中的一代奇才,追踪与反追踪,设陷与反设陷,离间与反离间,种种奇谋诡计层出不穷,合纵连横,大起大落,真个是痛快淋漓。 

人心可说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测的事物,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分外曲折。那么人与天斗呢?这已经不需要那么精密的算计了(以古代的科学知识,也真没什么东西好算),需要的是体能、勇气、经验和冒险精神,当然,还要点危急时求生的本能急智。梁羽生写这东西可算是个中高手。《云海玉弓缘》里金世遗挖火山口那一段写得惊心动魄,真能看出一身汗来。上面提到的攀登珠峰一段,也是人类征服自己征服自然的典型。 

(1995.7.20) 

(七)、温润如玉 

第一次接触温瑞安小说是在高一年的时候,在一本香港出的《武侠世界》杂志上看到的“说英雄,谁是英雄”故事之《金风细雨楼》连载,一见心折,从此“温瑞安”成了脑中萦回不去的名字。那时还没有“金、梁、古、温”四大家的提法,只是出于直觉,认定此人必非池中之物。 

因为“温瑞安”这个名字里都是些吉祥字眼,又找不出什么特定含义,当时曾推想过他是不是类似于《京华烟云》里曾经亚、曾顺亚那样的世家公子,取名只讲排行,不求意义。当然后来知道他还是用过其它一些有意义的笔名的,比如“温凉玉”。 

温瑞安1954年生于马来西亚(印象中是与比尔·盖茨同龄,不知对否),从小就是一个天才儿童,具有非凡的文艺创作和组织领导能力,又练得一身好武功,走到哪里都是同龄人中理所当然的领袖。9岁发表第一首诗,16岁发表第一篇武侠小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渐渐成了武侠界最引人注目的新秀。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继封笔,85年古龙去世之后,港台武侠小说一片凋零,能够撑起大局的,就只有温瑞安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于“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心理,温瑞安从86年底开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侠”,或称“现代派武侠”,把大量主流文学的东西引入了武侠小说。此所以曹正文在89年把温瑞安列为第三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而与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龙并称。 

现在看起来,这个创新并不那么顺利。温瑞安写到后来,许多小说陷入了纯粹玩弄文字技巧的泥淖,不能不让人大倒胃口。叶洪生认为温氏小说把武侠引上了绝路,虽然有些夸张,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在下以为,改革创新中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决不能因此就一笔抹煞了温瑞安的武侠小说。 

温瑞安的小说有许多系列,最著名的当数“四大名捕”,但在下最欣赏的,一是《神州奇侠》,二是“说英雄,谁是英雄”第一部:《温柔的刀》。上面所说的《金风细雨楼》其实就是《温柔的刀》中的一节。 

看武侠十余年来,真正让在下全身心感动过的武侠小说一共有四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梁羽生的《萍踪侠影》,温瑞安的《神州奇侠》。 

感动于这些小说的“情”字。 

爱情、友情、亲情,以及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大义、爱国激情。古龙小说所缺的,就是这最后一项。 

可以看出来,温瑞安写《神州奇侠》,写萧秋水,其实就是想写他自身。萧秋水率领一帮兄弟结拜,号称“神州结义”,不就象温瑞安当年搞过的“神州诗社”吗?温瑞安和萧秋水一样,是个热情洋溢,肯于为理想奋斗、献身的人。他在台湾时曾因参加并领导街头示威被拘留了四个月,而后被逐出岛。这是在《神州奇侠》发表之后的事了。这以后他心中的不平和愤懑代替了原本纯粹的热情,反映在小说里,就是再也没有《神州奇侠》那么明朗激昂的写法了。看温瑞安小说,可以看到他每逢写到“冤狱”、“镇压”之类的情节就要借题发挥,大发议论,其实就是在为他自己抱不平。 

萧秋水与唐方是武侠小说里非常特别的一对情侣,只在《神州奇侠》前面一部分相处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此后再无见面,彼此用尽了所有的精力和手段寻觅对方,却总是阴差阳错没能碰上。唐方是四川唐门的小公主,她奶奶不喜欢萧秋水,她当然无能为力,所以小说在在预示出萧秋水与唐老太太必将有惊天动地的一战。但《神州奇侠》(又名《大侠传奇正传》)本身并没有写这一战,而它的后传《大侠传奇》所写的已经是那一战以后好多年的事了,唐方历尽艰辛走遍天涯,终于在唐门建筑底下找到并救出了萧秋水,因此中间这一战就成了悬案。老想看一看这一战的盛况,而且也看到一种版本的《神州奇侠》结尾有一句:“后事请看《蜀中唐门》”,所以一次发现一本《唐方一战》,高兴得不得了,没想到搞来一看,写的完全是另一码事。不 
知道温瑞安是不是真写过《蜀中唐门》? 

温瑞安是个诗人,他的小说写到细腻处极为动人。有位香港女作家这样评论过温瑞安(大意):“只有一颗寂寞美丽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美丽寂寞的小说来。”且看《温柔的刀》,王小石远远地第一次看见雷纯--一个绝色丽人--“一动是一种风姿,千动就是千种风姿”,转眼“再看那杨柳含烟,青山似黛,却仍只有那一见的风情”。在下就是从这一句,开始喜欢温瑞安的。后来看《神州奇侠》,看到萧秋水与唐方面面相对,他的一帮哥们躲得远远的,“小声说大声笑”,一看到这六个字,胸中立即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感动了一整天。看温瑞安小说就是常常会有这样突如其来的感动,这一点是没有任何其他武侠作家能比得上的。 

温瑞安写到情时极尽婉约,但一写到杀伐,却极为惨酷。金庸就曾批评他的小说死人太多,很多人物一出场就没命了,根本没有表演的机会。《杀人者唐斩》(拍成的电影改名为《刺客新传》)便是一例,真个是杀得血流成河,武林的阴森,江湖的恐怖,尽在此书中了。 

其实温瑞安写人物斗智也是一把好手,他的小说里凡是稍有戏分的人物一个赛一个机智深沉,当然那些刻意安排的插科打诨的傻冒除外。“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是个典型,“金风细雨楼”与“六分半堂”两大帮派在京师里翻翻滚滚缠斗不休,每个回合的较量都是一场阴谋诡计的决战,王小石与白愁飞两个外乡人无意间一插足,立即卷入了漩涡中心,于是各凭自已的智慧和才干纵横捭阖,实践自已当初的梦想:在武林中干一番大事业。 

温瑞安早先所写的小说,系列与系列之间并没有明显联系,后来就渐渐不同了。现在“四大名捕”、“说英雄谁是英雄”、“七大寇”几个系列是写同一个时间的事,即北宋末年 

傲世狂生 2004-3-30 12:55:13 投诉 回复 
温瑞安早先所写的小说,系列与系列之间并没有明显联系,后来就渐渐不同了。现在“四大名捕”、“说英雄谁是英雄”、“七大寇”几个系列是写同一个时间的事,即北宋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温瑞安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一个整体社会环境,现在是相当于在这个大环境里分几个系列写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这有点象Star Trek(国内译为“星际旅行”,不太恰当)的小说,一个大系列里分成了若干小系列,有写Deep Space Nine的,有写The Next Generation的,把一个想象中的银河世界写得热闹非凡。 

(1995.8.7) 

(八)、武林争霸 

写下“武林争霸”这个标题,就不禁想起台湾的那个同名游戏。那是个纯粹的打斗游戏,虽然场景有诸多切换,这一场在武当山打,下一场在丐帮打,但本质和传统的“打擂台”并无二致。若是真要在武林中争夺霸权,岂是打打擂台那么简单? 

这里就得说到“争霸”的含义。如果争夺的是“天下武功第一”的头衔,那么很自然,只要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就算成功了;在这种情况下,武功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可是世间诸多野心家,梦寐以求的不仅是这么一个空虚的名号,更是统治别人的实权;于是武功就不再是艺术,而是一种暴力镇压和威慑的工具了。 

练武的目的是什么?去问任何一个武术教练,第一个答案都是“强身健体”。不过对于武侠小说而言,这一点并不那么重要:有许多武功练了不仅不能健身,反而会伤身,诸如七伤拳、天魔解体大法等等;更有“葵花宝典”那样的武功,以残害身心作为练武的先决条件。若没有功利性的目的,谁肯练这样的东西呢? 

其实古今中外其理皆同。开展体育运动本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吧,可是你看世界上所有那些动手动脚的体育项目的职业运动员,除了打太极拳的以外,哪个不是带着一身伤病退役的?可见体育这东西,一旦变成一种争取饭碗或荣誉的手段,就必然走向最初健身目标的反面了。 

在武侠小说里,正派人士练武功是为了行侠仗义、除暴安良,邪派人士练武功则是为了欺压良善、称霸武林。也有少数是象老顽童那样纯粹为艺术而艺术的。 

至于正邪如何划分,就不那么容易说清楚了。正派嘛,往往是指少林、武当之类历史悠久、来历明白的名门大派,以及跟这些大派相交好的帮派。而跟这些正派作对的那些不明不白的帮派,就被称作“邪派”。明教之所以被称做“魔教”,主因之一便是教中人行动诡秘,不为外人理解。同时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都认为,个人的正邪并不取决于他的出身,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正派中可能有坏人,邪派中也可能有好人。 

邪派也分两种,一种是自认邪派,从不辩解真理在自己这一方,宣传效果便如“我们是害虫”。这种邪派若要在武林中争夺霸权,就只能靠血雨腥风的高压手段,无法依靠人民战争。另一种邪派则本身拥有一套能说服人的理论,只因为这套理论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就被目为邪派。因为有理论,就可以争取群众,凝聚人心,乃至发动“圣战”。 

显然后面这种邪派并不好写,武侠小说为了简化矛盾,写的多是前面那种。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所写的明教是后面这种邪派的典型。 

为了证明邪派之邪,小说家们往往要安排一系列能引发读者愤怒的事让邪派去做,诸如通敌卖国、残杀无辜、奸淫掳掠之类。唯其如此,正派对邪派的围剿杀戳才能合理化。当然写到最后总是邪不胜正的,除非涉及到重大的历史关节,比如作者可以说李自成没有死,但不能说他打败了满清。还没见过武侠小说有象“反三国”那样从根本上篡改历史的。 

武功上的正邪就更难说了。什么样的武功叫做邪门武功?看看射雕开始时黑风双煞的“九阴白骨爪”和“摧心掌”,拿活人来练功,邪门不?可是小说后来指出《九阴真经》乃是博大精深的道家正宗武功,是黑风双煞没能从根基扎起,练歪了。再看《天龙八部》,同样是无偿剥削别人的内力,凭什么“化功大法”是邪门武功而“北冥神功”不是? 

武功是一种防身伤人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暗器毒药、消息机关以及阵法五遁等在武侠小说里都描写得很多。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四川唐门作为武林中最大的暗器世家,古龙、梁羽生和温瑞安都详细写过,唯独金庸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在下对旧武侠小说没有多少研究,不知“唐门暗器”是民间早有的传说,还是哪个武侠作家的发明? 

暗器毒药初入武侠小说的时候总有些神秘色彩,但后来就渐渐变得明了清澈了。古龙的《名剑风流》所写的唐门暗器的制造过程,完全就是精工细作的现代化生产的样板,很容易让人想起“007”里边间谍武器作坊所陈列的琳琅满目的杀人利器。到了温瑞安的小说,分工就更细了,原本常常不分家的毒药暗器以及各种兵器在他手里彻底分了家,暗器是唐家,毒药是温家,火器是雷家,其余兵器是蔡家。 

谈到使用的兵器,传统上都认为剑是一种高尚的兵器,所以侠客多是用剑,以致有“剑侠”一词,但似乎没听说过“刀侠”,尽管近代史上“大刀王五”比任何一个用剑的侠客都出名。也有以古龙为首的一批武侠作家标新立异,果真功劳不小,慢慢地把刀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对兵器的态度,金庸、梁羽生是一派,认为物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所以才有“无剑胜有剑”、“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之说;而另一派前有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后有古龙、温瑞安,认为物也是活的,修炼兵器武功要练到“人剑合一”、“刀即是我,我即是刀”之类的境界才真叫上乘。古龙偶尔也说说“刀我两忘”,可以说与金梁殊途同归了。 

(1995.8.30) 

(九)、剑海群英 

武侠界除了金梁古温四大家以外,还有不少名家。在古龙成名之前,台湾武侠界最出名的是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三位,合称“三剑客”。在三国里,卧龙即诸葛,司马则是诸葛卧龙的死敌。千年之后又有此巧合,(学小蚂蚁叹口气)唉,历史可真会开玩笑。 

当然后来又冒出一个司马紫烟,真与诸葛青云成了一对。 

这三剑客里头,在下最欣赏的是司马翎。叶洪生对司马翎也是非常推崇的,但也许因为他与司马翎有私人的交情,言辞上有些夸过了头。司马翎前期的作品情节多较松散,一部《金缕衣》看得我哈欠连天,上册看了一半就还是没有头绪,干脆还掉不看了;后期的作品又常大段大段地讲一些乏味的道理,比如《风云雷电》那个系列,情节倒满不错,也常看得我老大不耐烦。 

叶洪生认为司马翎武侠小说的最高峰是在64-67年,并举了两部作品为例:《剑海鹰扬》和《纤手驭龙》,尤其给了《剑海鹰扬》极高的评价,认为在布局、意构等方面甚至凌驾于金庸、古龙同期作品之上。他说这话似乎有些信口开河,如果《剑海鹰扬》作于64、65年,古龙这时刚开始求新求变,正处于转型期,胜过他当然不难;但金庸呢?《天龙八部》,那可不是任何人可以轻言“凌驾”的。 

不过话说回来,《剑海鹰扬》的确是在下所看过的武侠小说里,除了金梁古温之外,写得最好的一部。好到什么程度呢?说件具体的事吧。当年厦大校园内外先后有过六个租书的摊子,在下常去光顾的有两个。从其中较靠近的一个摊子租来的《剑海鹰扬》,厚厚四大本,第一本的中间,第四本将近结尾处,各被撕了一页。大家知道,书摊上租来的书,若有被撕之处,肯定都是描写“那个”的,这是撕书者在训练后来人的想象力。可在下想象力再丰富,也想不出这被撕掉的两页上能有什么苟且,因为上下文乃至整部书全都是一本正经的,根本不着痕迹。于是迫不及待地闯到另一个摊子上,一问得知《剑海鹰扬》已租出去了。在下并不气馁,继续跋涉搜寻,终于在一个偏远的书摊上觅到了版本不同但同样是四本的《剑海鹰扬》,迅速翻到地方, 
细细一看,各位看官,您猜那两处写的是啥? 

第一处是写男女一号主角第一次(也是全书唯一的一次)拥抱接吻;第二处嘛,是写两个女主角一起答应嫁给男主角。能想象吗?在其他武侠小说里最普通不过的情节,放在这部小说里,就是那样的感人肺腑,那样的动人心弦。在整个风云激荡的大氛围里突然跳出这么一两丝儿女情怀,如今回想起来,心头也会一阵温馨。这样的情节都给撕了,足以说明整部小说写得有多好了。 

当然撕书人的潜意识里可能还有一种意外。在一般人印象里,司马翎的名声别说比四大名家,就算比卧龙诸葛都颇有不如,很多不看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有个卧龙生,但未必知道有个司马翎。设想一下,一个武侠迷,以前已看过不少的武侠小说,顺手借了本闻所未闻的《剑海鹰扬》,只为打发无聊,并不期待什么震撼,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得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震撼,那种心情是难以名状的。怎样抒发这种心情呢?撕下震撼里最动人的部分,永久保存。在下一贯对撕书行为深恶痛绝的,但一看到被撕的这两页,立即原谅了撕书的那位老兄。 

真正最有名的那些作品倒没人去撕,并不是因为它们写得不好,而是因为写得好是意料中的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司马翎的处女作《剑神传》,真正的出手不凡,起点极高,相形之下卧龙生的头几部小说(《飞燕惊龙》之类)简直就象中学生的习作。古龙自己还没有开始武侠创作之前,最爱看的也就是司马翎的小说。 

卧龙生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笔法失之生硬稚拙,好在后来越写越圆熟,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名声了。“杨小邪”系列写得滑稽逗趣,是武侠闹剧中的经典;不过也就是笑笑闹闹,没有什么更深入的东西。据说卧龙生的另一化名是金童,因为他崇拜金庸,以“金童”的笔名为“射雕”三部曲写了些前传后传外传,总名《神箭金雕》,一举大获成功,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又用“金童”之名写了不少小说。 

诸葛青云的文笔是三剑客里最典雅的。前期师法还珠楼主,笔法奇丽仙幻。不过写来写去都是一样的才子佳人,容易让人生腻。诸葛最好的作品,依我看当数《夺魂旗》。 

都说萧逸也算一位大家,不过他的小说我看得入眼的只有《甘十九妹》。 

易容是台湾武侠六十年代的一大散仙。说他是散仙是因为他一共只写过五部小说(包括替卧龙生续完的《天香飚 

易容是台湾武侠六十年代的一大散仙。说他是散仙是因为他一共只写过五部小说(包括替卧龙生续完的《天香飚》),最有代表性的是《王者之剑》。《王者之剑》堪称杰作,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我看《天香飚》完全是冲着易容这个名字去的,与卧龙生无关。 

独孤红擅写明清宫庭斗争,不过看多了也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司马紫烟是替诸葛青云代笔写《江湖夜雨十年灯》而出名的,他的小说写得相当严谨,也显得才气横溢。据说《圆月弯刀》是他代古龙写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好了好了,“武侠杂谈”先写到这儿。将来如果没有意外(生命中永远有意外:),我是不会再写了。 

( 1995.10.10) 

〖附〗 

回看射雕处 

《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58年之间,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侠小说,也是金庸的第一部超重量级的巨著。此前的两部长篇《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未臻成熟;还有一部《雪山飞狐》则是中篇,虽然写法绝妙、扣人心弦,毕竟不够淋漓酣畅;只有到了《射雕》,金庸在武侠界的领袖地位才真正确立起来。 

香港新武侠小说的发端,是1954年梁羽生借着澳门一场拳师比武的轰动效应写出的《龙虎斗京华》。由于武侠小说这一样式广受读者欢迎,短短数年冒出了一大群武侠作家,在各大报的副刊上争夺读者,一时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在57年,张梦还的《沉剑飞龙记》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曾一度招来式往,斗到白热化的程度,武侠史称“雕龙大战”。但是金庸,毕竟是武侠的真命天子,下笔如有神,越写越漂亮,终以一部《射雕》横扫千军,一统江湖,登上了武林盟主的宝座。

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有“七上八下”之说,“七上”是指七部写得特别好的,其中“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这六部是公认的,第七部则不一定,有人喜欢《侠客行》,有人看好《连城诀》,有人偏爱《飞狐外传》。不管怎么说,如果把这“七上”比作武侠史上紧密连绵的七个标点符号,如果把《天龙八部》和《鹿鼎记》比作两个大大的惊叹号,那么《射雕》,无疑就是一个着重加粗的:冒号。它向文学宣告了一代大师的真正崛起,向世人预示了惊叹号们的必然到来。 

当然,所谓“上下”只是在金庸小说之间相比较而言。金庸写得最差的小说,跟其他武侠作家比起来也是超一流的。 
有意思的是,虽然台湾武侠小说创作欣欣向荣不输香港,但新武侠小说的四位代表人物,除了台湾本土的古龙外,其余金、梁、温三位在台湾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梁羽生是左派作家,小说被禁理所当然;温瑞安曾在台北领导街头运动,被逐出岛也不奇怪;那么金庸呢? 

毛泽东的词里有一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偏偏金庸也写了一部《射雕》,偏偏《射雕》里也写到成吉思汗--好家伙,串通了共匪来毒害台湾青少年,那还不禁! 

其实“射雕”一词由来已久,史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开弓一箭正中其颈,如车轮般旋转落下,原来是只大雕,时人称斛律光为“射雕手”。此后“射雕”一词被广泛用于形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英勇善射者,在历代边塞诗词里多次出现,渐渐地成了一种象征符号。最著名的当然是王维那首《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此外如雍陶的“射雕青冢北,走马黑河西”,杜牧的“日暮拂云堆下过,马前逢着射雕人”,张昱的“马上毳衣歌剌剌,往返都是射雕儿”,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成吉思汗既然是蒙古族流芳百世的一代雄主,冠之以“射雕”一词是很正常的事,相信除了毛泽东和金庸外,肯定还有别人用“射雕”来形容过他,只是没有金、毛二位那么出名而已。何况《射雕英雄传》里的“射雕英雄”主要是指郭靖 
,他在小说里名符其实地“一箭双雕”过。退一万步说,即使郭靖从未射雕,从小说命名的角度来看“射雕英雄”一说仍然是成立的,因为大侠郭靖从小在蒙古草原上长大,完全可以用“射雕”这一符号来象征。 

后来这部小说改名《大漠英雄传》,才得以在台湾出版。只是这么一改名,原本所带的文化底蕴就丧失殆尽了。小说的主要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大漠,要说“大漠”有什么象征含义么,又很牵强,所以这个名字不仅是索然无味,简直是文不对题了。 

* * * * 

对于金庸小说的态度有这样一个现象,你最初接触到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往往终身最喜欢的金庸小说就是哪一部。有人最早看的是《书剑恩仇录》,于是后来纵使看遍了金庸的全部作品,仍是对《书剑恩仇录》情有独钟。有人最早看的是《连城诀》,于是见人只谈《连城诀》。我最初看的是《射雕》,于是一直到现在,虽然理智上承认金庸小说的成就确实是后期比前期好,一部比一部高,但是在感情上,仍然是最爱《射雕》。 

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很显然的:金庸的小说,就是不一样。即使你在此之前已看过了其他人的一些武侠小说,初次看到金庸小说时,仍会有一种全新的、全身心的、让你刻骨铭心一辈子的震撼。此后再看别的金庸小说,纵然写得再好,也不过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已,很难比第一次的震撼更为强烈深刻。 

当然,对于《射雕》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香港无线拍的那套五十九集连续剧的推波助澜。这套电视剧十年前在大陆电视台上初次播放时的那种万人空巷的盛况,大家应该都还记得,不用在下赘述。后来的每一次重播,都会引起一阵动。91年厦门重播时,厦大还曾出过一次人命,一个学生因排队进电视室与人冲突,拔刀相胁,结果失手刺死了另外一个劝架的学生。那期间还在厦大的朋友,此后回忆起射雕来,只怕都会带上一丝凄凉吧? 

《射雕》在与我大致同龄的一整代人心里,形成了一个非常微妙的情结。刚进大学时与舍友辩论港台女明星谁漂亮,不论是赵雅芝还是周海媚,不论是周慧敏还是钟楚红,都有人大唱反调;唯有演黄蓉的翁美玲,是全宿舍八票一致通过的。 

这一情结并不仅限于男生。曾听过一位女孩评论无线的这套《射雕》,要到了第八集才开始好看。为什么呢?因为直到第八集郭靖长大了,才南下中原,有了与黄蓉的邂逅。这一转折包含两个要素,一是“郭靖长大了”--明白吗?改由黄日华演了;二是黄蓉出场。女人看女人,除了看长相,还要看衣装。一次看《楚留香》录相,偶然听到身后两位女孩窃窃议论沈慧珊的衣裳:“红色再浅一点,就象黄蓉了。”刹那间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人间的至美,真的是黄蓉! 

其实平心而论,翁美玲的脸蛋说娇俏则可,要说绝美,那倒未必。对她的崇拜的一个深层原因是她在最美的年华里为情自尽,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凄艳的事,恰又发生在大陆首播《射雕》之后不久,轰动效应自不待言。 

当然魅力还在于金庸塑造的黄蓉这个形象本身。说起黄蓉这个形象,还得提一件事:金庸的一帮朋友曾有一次聚会时讨论过金庸小说里哪个女孩最适于作妻子,讨论的最后结果是小昭。《倚天屠龙记》里我最喜欢的也是小昭,这并不矛盾;我所不忿的是,讨论的一开头就把黄蓉给彻底否定了:“黄蓉这样的性子,哪个男人受得了!”真不知那帮倪匡们是怎么想的。 

不过也是,除了郭靖这样的蠢木头,大概真没有谁受得了黄蓉的精灵古怪。以前在杂志上看到匈牙利小波尔加下棋的相片,一时惊为天人,便与同学讨论过,象这样聪明和漂亮都到绝顶的女孩,恐怕是没人敢娶的,敢娶她的一准是郭靖那样的傻冒。这话当然类似于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说实话,就算你受不了黄蓉的性子,难道还受不了她那手妙绝天下的好菜? 

女人聪明是好事,只要她肯帮男人。女人刁蛮任性也不见得是坏事,只要她用情专一。林黛玉不也时时耍点小性子吗?再泼辣的女人真要爱上哪个男人,只要那个男人有点男子汉气慨,她在他面前肯定就会变得温柔无比,这是荷尔蒙决定的。至于贾宝玉有没有男子汉气概,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可以用来作博士论文的。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看小说喜欢代入其中的人物。看看我和蓉儿初遇洪七公的情节,蓉儿使尽了心机、做尽了好菜,就为了骗七公教我上乘武功,每看到我武功进展一分,她都会从心里甜出来。看到这里,代入郭靖的哥们,你能不甜到心里去吗?有这么一个聪明美丽的人儿,日日所思,夜夜所想,就是帮我这个大笨驴出人头地,我是几世修来的福气! 

可见正如Forrest Gump所认定的,傻人自有傻福。 

* * * * 

郭靖和黄蓉从张家口偶遇到最后“鸳盟已谐”,其间经过了无数的惊涛骇浪。每一遍重温《射雕》,都是一次出生入死的经历。 

大家知道,小说中靖蓉二人是非常对称的一对人物。妙的是,在小说的后半部分,郭靖与黄蓉之间所发生的事,同样呈现了一种奇妙的对称。先是在大内宫庭,郭靖被欧阳锋打成重伤,黄蓉陪他在牛家村密室里疗伤七日七夜,把他从鬼门关边上拉了回来;而后是在铁掌峰上,黄蓉被裘千仞打成重伤,郭靖背负她连闯四关上山求一灯施救,终于也捡回了她一条小命。再然后郭靖对黄蓉生出了误会,以为是她爹黄药师杀害了他师父江南五怪,凄然怆然与她一刀两断;误会冰释后经过了若干曲折,眼看就已经重圆了,突然冒出一个华筝,黄蓉便又起了误会,以为郭靖对华筝余情未了,当即愤然离去。 

无风起浪,一波三折,正是经过无数危机的摧残与锻铸,两人之间的真情才显得那样的珍贵,那样的动人。 

这里还得说说华筝。郭靖与华筝从小一块玩耍一块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之交,交情还很不错,但郭靖事实上并不爱华筝。问题在于,华筝自然而然地认为跟从郭靖是她今生的宿命,郭靖又一直没能向她分辩清楚。可以想见,郭靖离家万里在中原闯荡,见识了中原的花花世界,本来已不太想得起华筝了,突然一天听到空中雕鸣,知道华筝不远万里也来到了中原,这时候的郭靖,该是何等的尴尬。 

在小说里,杨铁心、丘处机一干老糊涂曾把郭靖、穆念慈硬拉到一起;程瑶迦也一度单恋过郭靖。好在这些女孩后来各有归宿,并不成为郭靖的烦恼。只有华筝,始终是一块挥也挥不去的心病。因为这是有父母之命的,何况大丈夫一诺千金,郭靖既已答应 。

傲世狂生 2004-3-30 12:56:10 投诉 回复 
在小说里,杨铁心、丘处机一干老糊涂曾把郭靖、穆念慈硬拉到一起;程瑶迦也一度单恋过郭靖。好在这些女孩后来各有归宿,并不成为郭靖的烦恼。只有华筝,始终是一块挥也挥不去的心病。因为这是有父母之命的,何况大丈夫一诺千金,郭靖既已答应了作金刀驸马,当然不能反悔。但黄蓉是与华筝势不两立的,事情总得有个了局。在《倚天屠龙记》里,周芷若与赵敏的争斗到了书尾仍未分晓,让张无忌无限期地头痛下去,这当然也是一种写法。可是《射雕》不同,郭靖乃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典范,这一面旗帜决不能倒在个人的感情生活上,所以到最后金庸安排华筝不慎走漏风声害死了郭靖的母亲,从此自愧自责隐居西域再不入世,于是因果圆满,郭靖黄蓉终成良缘。 

华筝是个好女孩,也是个值得同情的人物。当时若是另有一个能与郭靖媲美的大英雄,应该向金庸建议一下,把他介绍给华筝。 

长缨缚龙 2012-07-03 16:57:18

我想谈几点: 
(一):在武侠界金古梁绝对是公认的大师,前无古人。 
金庸中正平和,包罗万象,气象宏大,作品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对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是迄今为止公认水平最高的绝代宗师。作品中射雕三部曲布局宏大,人物繁多,情节跌宕,经典人物比比皆是,足以称雄武林,笑傲江湖,单单三部作品让无数武侠作家难以望其项背。鹿鼎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则是在射雕三部曲之上的武侠作品,其水准、寓意、成就早已超出武侠范畴。如果论广义武侠,鹿鼎记当排第一,武坛有云“鹿鼎记要么不排,要么排第一”,天龙八部第二, 蜀山剑侠传则也应上榜。至于有人说诛仙,诛仙我也读过,请问,诛仙较之蜀山剑侠如何?劣质作品如何登得大雅之堂? 若论狭义武侠,历史,仙侠,玄幻则不在此范畴,天龙当排第一,绝对的扛鼎之作,相信没有异议。当然连城诀也是一部刻画人性的奇书,值得深读,当然有时也让人不忍淬读。雪山飞狐也很不错,精致、精巧,精炼。另外1992年济南出版社出版过一部飞狐后传,续得还行,闲时权当消遣,也可一读。其他金庸作品不评价。 
古龙在江湖上剑走偏锋,也是一位功夫绝顶的高手。说实话本人最喜欢古龙,金庸太厚重、太博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而古龙可以很亲切的去感受,书中的人物你能感觉,能抚摸,一起笑一起哭,能感受人物的血肉。毫无疑问古龙是偏执的,他总是执着甚至偏执得去看一些人和事,所以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在刻画人性方面,某些时候古龙则更深刻。多情剑客无情剑无疑是古龙刻画人性的典范,也是古龙最高水平作品,李寻欢这种自恋、自虐,把生活当艺术,把痛苦当修行的变态而又经典人物都写得出来, i 服了 him ; 此外林仙儿绝对是媲美李寻欢的变态经典角色,人性挖掘很深刻。古龙的作品有时很难跟金庸比较,就像成龙和李连杰,完全不同风格很难比较。当然我承认金庸水品更高。楚留香系列前三部,陆小凤前三部较为连贯,融侦探于武侠,塑传奇于江湖,也都是经典之作。七种武器每一部都不是特别出彩,但合在一起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寓言武侠,也是一个创举。九月鹰飞,边城浪子,萧十一郎(风四娘是偶的最爱),欢乐英雄,三少爷的剑,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也都是上上乘之作。古龙作品繁多,劣质作品也不在少数,伪作更多。当然古龙作品情节雷同,许多人物模式化的缺点很疵毛,更蛋疼的是许多作品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护花铃里的梅吟雪,火并萧十一郎的结尾让人既扼腕叹息又怒不可遏。 另外,我常想如果古龙再活几年,像金庸一样能系统修改作品,今天太多的人就不会蛋疼与争辩了。 
梁羽生侠之长者,也是武侠界的宗师级人物。梁羽生国学功底深厚,尤善词赋,水准高于金庸,更别说其他武侠作家。不过梁羽生兢兢业业、中规中矩,注定其比不得金庸,也没有古龙惊采绝艳。似乎梁羽生的光芒比不得金古,以致现在大部分武侠迷动辄金古,好像忽略了梁羽生,其实梁羽生绝对没那么不堪,不然怎么会稳稳在三把交椅上坐了几十年?许多人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看不下去,我也有同感。不过,道理不是这样算,梁羽生的武侠看不下去是因为读者之前看了 大量金庸古龙作品,相较之下,梁羽生小说缺乏趣味性,可读性,且情节模式单一,如果之前没读过金古呢?而且作者的水准也不是通过趣味性来衡量的。梁羽生是学者型武侠作家,而且接受传统教育,许多观念很遵循传统,从不逾矩,他一直坚持侠大于武,他是有点排斥金庸的,这从梁羽生写得《梁羽生金庸合论》可以看出。梁羽生向往儒士侠客,以担当家国大义,缓解民族矛盾为己任,主角多为名士型侠客,经典代表作萍踪侠影录。他给自己框定了一个圈子,虽然在圈子里悠然起舞,成绩斐然,但却总也出不了圈子。其实他也很偏执,这点有点跟古龙相似,所以两人没有深谙中庸之道的金庸取得那么高的成就。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也都是杰作。特别是白发魔女传里女主男辅很新颖也很成功。 对于梁羽生的地位,成就,风格,建议读一下陈墨先生的《梁羽生论》。 
此外,关于梁羽生,我想谈谈时运。1954年梁羽生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大约1985年左右封笔移民澳洲,而金庸1955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一直到1972年以鹿鼎记封笔,在此期间一直是金庸笑傲群雄,既生金,何生梁?而1968至70年代末则是古龙的巅峰期,在此期间古龙佳作不断,独领风骚,而80年代初至90年代则凭空崛起了一个温瑞安,呵呵,梁羽生那时有何感想? 
(二)再谈谈后大师时代的所谓大师:温瑞安、黄易。 
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有点过,我的意思是比这句话轻一点,温瑞安、黄易还谈不上大师的级别,充其量是裘千仞的境界,勉强上得华山,论剑他们还不格。两人的视野够,但境界不行,有一定高度,但没有相应深度,不够深刻。 
温瑞安最早是搞文艺的,写新诗,发杂文。他文笔很美,笔触细腻,这点吸引了很多读者,包括许多女读者,刀丛里的诗等作品可以当散文来读。温瑞安作品数目繁多,很多成系列,诸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布衣神相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等等,整体来说琐碎繁长。不过早期能在金古梁统治时代写出四大名捕,神州奇侠,委实难得,堪称奇葩,与后来的黄易可谓一时瑜亮。不过庙堂江湖为我辈所不喜,所以不多论。温瑞安给人的感觉才华横溢,却没有更上层楼,到后来作品简直走火入魔,许多东西刻意规避前辈,误入歧途,且越走越远,学古龙却画虎不成反类犬。估计是因为进入创作瓶颈期的温瑞安发现摆在他前面的所有武侠正路、歧路、甚至反路(鹿鼎记)都被金古梁给封死了,只能闭着眼一路走到黑了。所谓闭关十年,说英雄系列也没能翻起多大波澜,黯然收场。可叹可叹! 
黄易跟温瑞安一个档次,裘千仞水准。先说一点,黄易这个笔名不好,不该有“黄”,如果古龙多少有些情色的话,那黄易当之无愧的色情了,可能是为了作品大卖,迎合市场的原因,当然也可能是真“性情中人”。黄易写了许多上佳武侠作品,同时也涉猎了其他门类的小说。给我的感觉黄易是块璞玉,却没有得到雕琢,不然绝对又一位大师。可以说黄易比温瑞安更有才华,对武侠更有创新,更具备成为大师的条件,但同样缺点也够多,所以圉于一流高手而成不了绝顶高手。黄易的奇思妙想是很多的,最典型的一点是穿越。呵呵,近几年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铺天盖地,其鼻祖就是黄易,90年代黄易构写了寻秦记这一巨著,融历史,传奇,奇幻,情色于一炉,穿插历史与真实之间,作者对历史,学术流派,战争史诗涉猎很深。该书绝对经典,特别是最后看到作者虚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及主角义子就是项羽,一时惊为天人,击节而叹!第二点则是关于武道与天道的探讨,破碎虚空,翻云覆雨都值得研读,我最喜欢魔师庞斑,说粗俗点,真他妈有范儿。当然黄易缺点也很明显,第一想象力太丰富,情节铺的太大太杂乱,不够精炼,这一点大唐双龙传尤为突出,太冗长,反而没有推进感。第二,人物表陈、对白太二了,很烂很恶心,这方面比之金古梁差距不小,连许多其他武侠作家也不如。 
(三)对五大家的总述 
读金庸像在看电视剧,跌宕反复,纷繁精彩;读古龙像看电影,短小精炼,情节紧凑,读梁羽生像听评书,平白无波,慢慢讲述;读温瑞安像看漫画,只能粗线条勾勒,虽精致却失之连贯与血肉;读黄易像听郭德纲和周立波同台竞技,虽经常妙语连珠,引人入胜,但有时也太过低俗(郭)和冗长、不知所云(周)。 
最后华山论剑:金庸深谙中庸,博大精深,登峰造极,是为中神通;古龙惊采绝艳,固执偏激,剑走偏锋,视世俗为粪土,深得东邪精髓;梁羽生侠之长者,担当家国大义,与第三次华山聚首郭靖相似,是为北侠;温瑞安是南来的马来西亚人,任侠风流,在中国成就一番作为,最后大作说英雄谁是英雄可见其抱负,可谓南雄;黄易也是学究天人,奈何“色”之一字戒之不得,以致流毒不浅,摧残了不少单纯青少年身心健康,可曰西毒。 

赞(0)
MySQL学习笔记 » [转载]金庸古龙温瑞安等武侠小说排行榜(前五十本)